

1月10日上午,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徐立毅来文开展挂钩帮扶和慰问活动时指出,幸福生活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来创造,推进脱贫攻坚,既要外力帮扶,更要启动内力;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既要抓治标,更要抓治本,文成要以更高的站位谋划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强化主体功能区建设,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切实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市领导仇杨均、厉秀珍,县领导汪驰、王彩莲、季昌丰陪同慰问或参加汇报会。
活动中,徐立毅一行先后来到巨屿镇穹口村、方前村,走访慰问部分老党员、困难群众,向他们送上新年祝福,感谢老党员为革命建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也叮嘱当地干部要关心老党员和困难群众的生活,让他们过个好年。在穹口村敬老院,徐立毅详细了解敬老院运行情况,耐心询问老人们生活和身体状况,并向老人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

在方前村来料加工点,徐立毅一行走进加工车间,询问职工收入情况。目前,巨屿镇来料加工企业达到22家,从业人数2016人,解决低收入农户就业400多人,年产值达到2194.9万元。徐立毅对该镇把避震安置点建设、下山搬迁、人口集聚、产业扶贫与公共服务供给联动起来,通盘考虑、整体实施扶贫的这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县委书记汪驰就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汇报。近年来,我县将富民攻坚作为首要任务,紧扣省市扶贫开发政策机遇,更加注重精准扶贫,以城乡统筹为主线,以产业增收为主导,以帮扶服务为保障,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扶贫开发,实现了“扶贫重点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向基础设施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硬、软件’并重转变,扶贫力量从政府主导式向‘三位一体’转变,扶贫资金从‘撒胡椒面’向整合集中使用转变”的“三个积极转变”。预计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50元,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718元,同比增长11%和25.3%,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115.2%和110.6%。
听取汇报后,徐立毅表示,温州目前仍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的地区。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扶贫攻坚作为“十三五”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最紧迫的任务,真正把扶贫职责扛在肩上,把扶贫任务抓在手上。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视野谋划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强化主体功能区建设,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百姓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整合在外温商资源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全面提升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水平,走出既符合本地发展实际又可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的发展路子。
徐立毅强调,脱贫攻坚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精准务实,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要推进产业扶贫,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发挥生态、华侨、人文等方面优势,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生态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要抓好搬迁扶贫,积极引导农民自愿下山搬迁集聚,让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落实造血扶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育、文化和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强化金融扶贫,增强发展的金融支撑。要实现兜底扶贫,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等方式兜好底,稳定解决基本的生计问题。


“幸福生活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来创造。推进脱贫攻坚,既要外力帮扶,更要启动内力;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既要抓治标,更要抓治本。”徐立毅强调,推进扶贫开发,关键要依靠内生动力,解决好“扶什么贫”的问题。要扶志气,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鼓励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要扶能力,把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把就业创业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最直接途径,切实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徐立毅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明确扶贫开发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建立健全“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要充分整合各类政策资源,统筹安排各类保障性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既防止“撒胡椒面”,又防止“只造盆景”。要凝聚合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行善举、助贫困”的行动中来。


会上还举行了挂钩帮扶捐赠仪式,为我县落实帮扶资金185万元。(记者 周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