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县委书记汪驰慰问困难老党员)
.jpg)
(县委书记汪驰慰问困难群众)
9月8日下午,县委书记汪驰赴黄坦镇高西村调研。副县长季昌丰陪同调研。
调研中,汪驰一行从县城出发抵达黄坦镇云湖达社区码头,之后乘坐渡轮在水库中行进,约20分钟后到达高西村码头。顶着烈日走上一段上百级的水泥台阶,穿过田埂,踏上细碎小路,经过二三十分钟才抵达高西村所在地。
据了解,高西村隶属黄坦镇云湖社区,是一个隐藏在珊溪水库库区深处的小山村。高西村有4个自然村,分别是西叶山自然村、垟坪基自然村、高山自然村和吃水湾自然村。村里户籍人口约有141人,但是常住人口仅20余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数代居住在山里,道路、就医等生产生活设施不完善,信息闭塞,传统守土意识浓厚,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基本上只能“靠天吃饭”。
目前仍留在该村的人员基本以老人为主,且大多是孤寡老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员为27人(常住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员为8人),占未搬迁人口基数的19.15 %;低保27人,占未搬迁人口基数的19.15 %;残疾1人,占未搬迁人口基数的0.7 %;智障3人,占未搬迁人口基数的2.13 %。
由于处在库区,四面环水,因而出行是该村村民最大的困扰,他们进出高西村必须坐船,这就增加了村民出行成本。加之该村基础条件较差,且村民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致使高西村成了黄坦镇为数不多的低收入集中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岛村”。部分村民虽然有强烈的搬迁欲望,但他们自身经济底子薄,再加上受市场因素影响,搬迁安置房成本不断上涨,面对数额不菲的搬迁购房资金捉襟见肘,他们便只能望“搬”兴叹。
.jpg)
.jpg)
汪驰与当地群众围坐在一村民家简朴的厅堂里,促膝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没有议程,没有讲稿,大家谈得最多的,是围绕下山搬迁的问题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交谈中,汪驰鼓励当地村民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的集镇搬迁,以改善生活条件。
“下山搬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让大家得到更好的照顾。”汪驰表示,对于山区群众而言,下山搬迁不仅仅是地理环境的改变,更是接受和融入现代文明、现代社会的一次洗礼和嬗变。以往,锄头、扁担是高山深山群众最主要的生产工具,靠山吃山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最基本的生活方式,自给自足、听天由命是典型的思想观念。搬迁下山后,经济发展环境将得到优化,离集镇近了、信息灵了,就业机会多了,致富门路变宽了,生活条件自然也就会好起来。
同时,汪驰也要求有关单位结合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要求,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下山搬迁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民异地搬迁,拓宽就业渠道,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汪驰一行还慰问了当地困难老党员及贫困群众,并为他们送上了慰问金。(记者 周锋 实习记者 孙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