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投稿 ·主任信箱 ·阳光投诉
资讯中心
公告通知
新闻动态
政务公开
曝 光 台
国家法规
省级规章
市级文件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我县召开“林放杂文”座谈会
来源:文成新闻网 浏览:2127 2010-5-5


 


(座谈会现场)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郑建华致辞)

    5月4日下午,由新民晚报社主办,中共文成县委宣传部、文成县文联承办的“林放杂文”座谈会在国际大酒店四楼会议室召开,与会的50多位领导、专家就林放杂文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赵超构先生为我县龙川乡人,1910年5月4日出生,1992年2月因病在上海逝世。赵超构先生学名景熹,常用笔名有史铎、沙、林放等,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杂文家和社会活动家。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郑建华出席座谈会并致辞。郑建华在致辞中说,赵超构先生开创了中国晚报创办先河,尽展杂文理性批判之魅力,在中国新闻界、杂文史上屈指可数,赵超老不仅属于文成,更属于中国。 

    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央文史委主任龚心瀚,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高善罡,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任沈志刚,中国晚协秘书长梁秀伟,上海市记协主席贾树枚,上海市新闻学会主编、新民晚报原总编丁法章,文新集团党委书记缪国琴,新民晚报总编陈保平,新民网董事长王卫新,新民晚报副总编严建平,人民日报海外版副主编钱江,解放日报原总编丁锡满,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原党委书记、社长赵凯,新民晚报原党委书记、总编金福安,上海市文联原党组书记李伦新,全国政协原常委邓伟志,中共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国旗,民盟温州市委主委潘长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黄瑚,《新闻记者》主编吕怡然,赵超构的儿子赵东戡、女儿赵刘芭等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大家深情地回顾了赵超构先生的生平,高度赞扬了赵超构先生对中国新闻界的影响,肯定了赵超构杂文取得的巨大成就。  

    接着,一些资深报人就自己历年来对“林放杂文”的研究谈了各自的看法。

    陈保平:“周韬奋影响了赵超购,赵超购影响了年轻一代”,这句话说明了林放杂文的影响力。如何使得杂文在现代社会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推进我们的国家不断走向文明,这值得我们深思。 

       
    丁锡满:赵超构先生的杂文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思想性很强,几乎每篇杂文都有锋芒。他的文章一开始都是娓娓道来,最后来了一句点睛之笔,令人震撼。他敢于写杂文,而且写得很巧妙,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敢于承担责任,有时代责任感。我们要继承发扬其办报思想,学习其写作风格。   

    黄瑚:赵超构先生在40余年的报人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市民报的经验。当原先的一些报人不再办报,他却还继续办新民晚报。赵超构先生认真思考探索,积极求同存异,他办市民报的那份执着在当时社会是绝无仅有的。他提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理念,提出办报的四项任务是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赵超构是市民报建设的先行者。可以说,是时代和个人的执着成就了“林放杂文”。  

    最后,各位专家充分肯定了杂文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他们希望年轻一代更加热爱杂文,让杂文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代表发言)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章:我县举行赵超构文化广场落成剪彩暨铜像揭幕仪式 (2010-5-4 16:08:00)
下一篇文章:县长汪驰到巨屿镇调研 (2010-5-3 17:09:0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网上投稿 | 网站管理
您是本站第 位贵宾 今日访问:
文成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2008 浙ICP备09016974号
地址:浙江省文成县大峃镇西门街50号 电话:(0577)67816812 传真:(0577)67816800 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