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投稿 ·主任信箱 ·阳光投诉
资讯中心
公告通知
新闻动态
政务公开
曝 光 台
国家法规
省级规章
市级文件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把“门面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来源: 浏览:4342 2009-10-19


本报讯(记者 陆剑于 报道组 赵雪微 钟建芬)今年国庆前夕,文成县泗溪河环境治理四期、五期工程如期竣工,并通过了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30余人的综合验收。这个从2002年启动就一度被当地百姓视为“把钱扔进水里”的“门面工程”,最终靠当地党委、政府部门的不懈努力和最终成效,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在最近该县一项有关创建文明县城的民意调查中,泗溪河治理的支持率超过98%,至此,文成县有史以来最大的“门面工程”,最终以合乎民意而成为最大的民心工程。

泗溪河流经文成县城,是文成真正的“门面”。随着社会发展,县城人口、生活、生产、经营、居住结构等渐趋复杂,加上排污设施落后,至二十世纪末,县城一段河道的河水臭不可闻,严重影响县城环境卫生和对外形象。尤其是文成县城面河靠山,在当地连个像样的公园都没有,泗溪河的整治,不单是对河水的治理,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河边的边角地块,形成回廊式的主题公园,满足百姓的休憩需求。

在种种便民利民因素的催动下,2002年,文成县正式启动了泗溪河的整治,但初始阶段就遭遇很多难题。其一,百姓认同度不高,有些反对的声音认为,这是政府在搞形象工程,往水里砸钱只是为装点门面;其二,文成是吃饭财政,根本拿不出数千万元的资金把泗溪河整治好。但文成县委、县政府面对当时的状况,排解压力,委托浙江省城建园林设计院编制了《文成县泗溪河综合治理规划方案》,并于当年9月依照规划启动了泗溪河的整治。

据介绍,整个泗溪河整治共分六期,实施手段是以橡胶坝袋的梯度截流方式,形成依次的人工湖,以此增强河水的自净功能,使容易干涸的河床长年清波荡漾。为了溪水不被生活污水污染,在河的两岸设置排污箱涵,用以搜集人们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水弃水,流向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箱涵顶部作为行人道,外侧设铁栅栏杆和景观灯饰,后壁上设有文成山水、刘基故事等浮雕,每个平台内都有精致建筑小品。工程通过种种渠道共筹集4000多万元资金,这些投入约占当地财政全年收入的18%。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期工程于2003年10月投用,整治之后泗溪河上形成的人工湖,令当地百姓赞不绝口。其后的二期、三期相继完工,县城的整体形象立即得以改观。特别是今年9月底四、五期工程投用后,河域面积贯穿整个县城,而工程也为当地百姓增加了近3万平方米的健身、休闲处所。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最终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支持,在今年四、五期工程的冲刺阶段,当地一批老党员、老干部主动请缨,当好志愿者。一些老协还自觉组织护河队,及时制止一些人乱倒垃圾、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珊门村78岁的退休老教师金德开告诉记者,他每天往返泗溪河两趟,就是为了看护河道的:“这可是真正的百姓工程、民心工程呀!”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页  页码: 1 2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章:汪驰到百丈漈、二源调研旅游、工业、农业发展情况 (2009-10-16 8:17:00)
下一篇文章:我县召开重点工业企业座谈会 (2009-10-15 14:26:0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网上投稿 | 网站管理
您是本站第 位贵宾 今日访问:
文成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 2008 浙ICP备09016974号
地址:浙江省文成县大峃镇西门街50号 电话:(0577)67816812 传真:(0577)67816800 电子信箱: